氣相毛細管色譜儀的不分流進樣與分流進樣采用同一個進樣口。當不分流進樣時,在氣化室中氣化的含有大量溶劑的樣品不可能瞬間進入色譜柱,溶劑峰會嚴重拖尾,使早流出組分的色譜峰被掩蓋在溶劑拖尾峰中,從而使分析變得困難甚至不可能,此現(xiàn)象稱為溶劑效應。采用瞬間不分流技術可消除溶劑效應。
一、瞬間不分流技術:
進樣開始時關閉分流閥,使系統(tǒng)處于不分流狀態(tài),待氣化的樣品基本或大部分進入色譜柱后開啟分流閥,使系統(tǒng)處于分流狀態(tài),將殘留在氣化室中的溶劑氣體(包含小部分樣品組分)很快通過分流氣路放空,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溶劑效應。分流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分析結束,注射下一個樣品時再關閉分流閥。
不分流進樣并不是絕對不分流,而是分流與不分流相結合,確定瞬間不分流時間(又稱溶劑吹掃時間)往往是分析成敗的關鍵。
二、瞬間不分流時間的確定原則:
瞬間不分流時間的確定依賴于樣品性質(zhì)、溶劑性質(zhì)、襯管容積、進樣量、進樣速度和載氣流速。
原則上講,這一時間應足夠長,保證絕大部分樣品進人色譜柱,避免分流歧視的影響。同時又要盡可能短,最大限度地消除溶劑效應,使早流出峰的分析更為準確。這顯然是矛盾的。實際工作中,常根據(jù)樣品的具體情況(如溶劑沸點、待測組分沸點和濃度等)和操作條件確定優(yōu)化的折衷點。一般情況下,這一時間為30~80s,多用45s,可保證95%以上的樣品進入色譜柱。
對于高沸點樣品,不分流時間長些有利于提高分析靈敏度,而不影響分析準確度。對于低沸點樣品,不分流時間要盡可能短些,最大限度地消除溶劑效應,以保證分析準確度。
三、確定瞬間不分流時間的方法:
首先確定溶解樣品的溶劑、襯管容積、進樣量、進樣速度和載氣流速。
開始時可將這一時間設置的長些(90~120s),以保證全部樣品組分進入色譜柱。樣品進行分析后,選擇一個待測組分的峰面積(該峰的k值應大于5)作為測定指標,該峰面積代表100%的樣品進入了色譜柱。
然后逐步縮短不分流時間分別進樣分析,計算同一組分在不同溶劑吹掃時間條件下的峰面積與第一次分析的峰面積之比,直到比值小于0.95,此時的不分流時間為最短時間。
再進一步微調(diào)不分流時間,使同一組分的峰面積達到第一次分析時峰面積的95%~99%,此時的溶劑吹掃時間即為最優(yōu)條件。
來源:http://www.fudizao.com